![](http://a.nync.com/.jpg!40)
![](http://img.nync.com/u/2019/08/11/bbf0da92_l.jpg)
今年2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新版的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四川116家省级开发区被纳入,这一数字较2006年国家公布的首个目录新增了72家,呈井喷式增长,新增量排全国第三,各类开发区总数排在全国第五。
接下来划重点啦!
在南充市新增的开发区中
我们的大营山赫然在列啊!
这一次新增省级开发区,是国务院2003年下发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后,首度对省级开发区开闸。
截至10月底,已经有超过60个开发区走完公示程序,下一步,待省政府常务会审批通过,即可正式挂牌。
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四川部分)
以工业为抓手,推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发展,这是很多地方的心声。然而,缺乏土地空间,缺乏优质企业,对于准省级开发区来说,摆在面前的挑战还远不止这些。
怎么做?
一是要做“减法”。把不符合主导产业规划的企业调整出去,实现腾笼换鸟。以青神工业发展区为例,园区的主导产业是机械和日用化工。目前园区里还有少量的白酒企业,未来将逐步把这些企业进行调整搬迁,让产业更加聚焦聚集。
二是要做好“加法”。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加速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变。最近两年,青神工业发展区的德恩精工与沈阳机床集团合作,通过“机器换人”,完成了100个生产单元的智能化改造,加速打造数字化工厂。企业产值上去了,人工数量还减少了。
三是要做好“除法”。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抢占细分领域,提升附加值,实现“大而全”向“精而深”的转变。在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博士周茂看来,这是未来省级开发区发展的必由之路,其要义是不单纯追求规模和大而全、小而全,而是始终坚持小而美的原则,依托当地资源禀赋和工业基础,聚焦两三个主导产业,做精做优。新形势下,开发区设立的政策重心已由最初的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增长等逐步向产业转型升级政策目标倾斜。经济开发区可通过明确主导产业去芜存菁,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除了聚焦主导产业,加大科技创新,周茂认为,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尤其重要。在他看来,对于四川的开发区而言,由于点多面广,发展水平不同,有些需要进一步做大规模,有些则需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更多的是双重任务,既要做大总量,又要提升质量。破解难题首要路径在于继续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提升园区的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才能更好地适应园区转型升级的需要。